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养生中医理论情志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

情志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

《淮南子·原道》中说, “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意思是说,心平气静,无极忧也无极乐,是有德的最高境界;通晓世道人情,但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淳朴本性,是心静的最高表现:没有特别的嗜好和欲望.是虚无恬谈的至高境界:对事物没有特殊的爱好和憎恨。是心境平和的表现:心志不为外界事物所扰乱.是精神纯粹的最高表现。

《黄帝内经》中也说: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无论何时都精神内守、淡定从容,疾病又从何而来呢?古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脏腑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 “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情志变化反过来也会对脏腑功能造成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承受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又称 “内伤七情”。因此,养生中要注重调摄精神情志,力求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宁元方)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