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养生中医理论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一中医初学者来信说,最近女儿一直流清涕,有时鼻塞。认为是寒症,便先用红糖姜茶,再用荆防颗粒,还用过黄元御的紫苏姜苓汤,但效果都不明显。以前感冒都是1~2付药就好的,这回却不灵了。为此很是纳闷。

回答这个问题,让笔者想到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去伪存真,然后辨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再进行论治。如四诊信息反映的证型非常统一,就比较容易辨识;如反映的证型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会很难辨证,甚至寒热不辨、虚实不分。

上面这位中医爱好者就没有分清寒热。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一直关注流清鼻涕这个症状,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一见流清涕就判断为寒证。

而患者口唇的颜色红不红,咽部充血明不明显,舌质红不红,大便干不干,口臭不臭,眼眵多不多等疑问都需要全面了解;不能只盯在流清涕上面。

笔者前几天也遇到一个流大量清涕的患者,电话中说:“鼻塞不通,流大量清涕,频频用纸巾擦拭。”单从流清鼻水来看,似是风寒,但见面时检查发现,患者咽部充血明显,咽喉壁滤泡多发,舌质红,苔黄厚,伴有口干口苦;再结合患者的体质特点,最后确定为肺热感冒。

使用大剂量的生石膏、黄芩、黄连等清热宣肺药物,6剂后患者自感发热,肌肉酸痛,鼻涕由清稀转为黄黏稠,鼻涕逐渐减少,无腹泻。而且患者所谓的发热,体温仅36.8℃,因其平素基础体温偏低,故一旦超过36℃就感到肌肉酸痛。笔者认为,患者服药后未出现腹泻,从鼻涕这一标志物来看,热像逐渐显露。遂在上方基础上又加入熟大黄,4剂而愈。

从本患者的治疗过程,笔者体会到:不少患者最初表现的流清涕,即使很明显也不要轻易判为风寒,有的很快就会转成黏稠鼻涕,再进一步转成黄黏稠鼻涕。必须与四诊合参,全面考虑,不然就会犯盲人摸象之误。

由此,笔者想起《伤寒论》少阳病小柴胡证中有一句话:“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那么这是否与四诊合参矛盾呢?

其实不矛盾。仲景所言是要有一定背景的。笔者窃以为,这需要对病人的体质、外貌、气色、症状等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才是但见一症就能判定的基础。这样的修为是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

因此,初学《伤寒论》者千万不要“但见一症便是”,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误治。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