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养生中医理论累,是一个中医药古籍中特有的量词

累,是一个中医药古籍中特有的量词

累,是一个中医药古籍中特有的量词。因为后世较少使用,所以有可能被误解。 如《肘后备急方》卷二第十二:“生姜一两累,擘破,以酒半升,煮合三四沸,顿服之,差。” 有一校注本注谓:【一衫邸俊锻馓ā纷“三两”,《医心方》作“三累”。累,同“t”,古代计量单位名。《广韵·纸韵》:“t,十黍之重也。累t同。” 另一注本校注者不知道“一两累”如何理解,于是简单地改“一”为“二”,然后断作:“生姜二两,累擘破。”然而这样“累”字的意思就说不清了。 按,“累”确实有作为重量单位的用法。“累”古作“t”。《汉语大词典》释谓:“古代一种微小的重量单位。《孙子算经》卷上:‘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t。’《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t。’颜师古注引应劭 曰:‘十黍为t,十t为一铢。’”《说文解字》:“t,增也。从,从糸。t,十黍之重也。”段玉裁注:“增者,益也。凡增益谓之积t,‘t’之隶变作‘累’,‘累’行而‘t’废。古书时见‘t’字,乃不识为今之‘累’字。……t,十黍之重也,十黍为t。而五权从此起。十t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匹钧为石。”诸说详略有异,但“十黍为t(累)”的基本点是相同的。 可见,“t(累)是一个微量单位,生姜用十黍、二十黍之重,是一两的一二百分之一,岂不过轻?因此,此释显然不合原文。iqucha.com 其实,上例中的“累”确实是量词,但意义比较特殊,以至各种字词典都未收载。然而中医药古籍中此义却有明文解说。日本汉方书《医心方》卷一第七旧注引《录验方》云:“干姜、生姜累数者,其一支为累。取肥大者。”大体生姜相连生长者其为一累,因而是一个自然量词。但是,姜块有大有小,以“累“计量不够精确,故从《本草经集注》始,改行规定其准确重量。《本草经集注·序录》有一段关于药物计量折算的表述:“凡方云巴豆如干(同“若干”)枚者,粒有大小,当先去心皮竟,秤之,以一分准十六枚。附子、乌头如干枚者,去皮竟,以半两准一枚。枳实如干枚者,去核竟,以一分准二枚。橘皮一分准三枚。枣有大小,以三枚准一两。云干姜一累者,以重一两为正。”这样,就将一累转换为“一两”(敦煌残卷与《证类本草》相同)这大概是这一量词现有的最早记载。《新修本草》卷第一合药分剂料理法亦云:“云干姜一累者,以重一两为正。”但《备急千金要方》改为:“云干姜一累者,以半两为正。”可能因为宋时度量衡变大,因而宋臣将重量改小。 《肘后备急方》中的“生姜一两累”,就应该是这样的用法。(沈澍农)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