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任何文化之间的差异都是建立在文化共同 性基础上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 文化之间的交往与互 动、 趋同与融合越来越明显。没有直译, 英汉词汇中 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完全对应的表达。如 bottle neck: 瓶 颈; honey moon: 蜜 月; hot bed: 温 床; crocodile tears sign: 鳄鱼泪症; light year: 光年; side effect: 副作用; ostrich policy: 鸵鸟政策; Grassroots Culture: 草根文化。诚如 David Bellos 所言 , “如果直 译不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多翻译者 认为有必要不遗余力地将之击倒呢? [4 ] ” 所以无论翻译方法多么千变万化, 在不影响原 文理解、 不致产生歧义的情况下, 直译依然是最能反 映作品原貌、 最尊重原作、 最明智的一种方式。 如《良 方》 : Wonderful Prescriptions ; 《素 问》 : Plain Questions ; 《灵枢》 : Spiritual Pivot ; 《药性论》 : Theory of Medicinal Property ; 《医原》 : The Medical Origin ; 《医学源论》 : Medicine Source Theory ; 《古今医 统》 :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l System。
虽然中医药古籍品类繁多, 但还是能找到一些 规律性的书名用词, 可以将其分类进行翻译。如 “拾遗” 一词有两个涵义, 一是拾取旁人遗失的东 西, 据为己有; 如夜不闭户, 道不拾遗; 二是补充旁人 所遗漏的事物, 如 “拾遗补阙” 。作为书名的“拾遗” 往往是后者, 一般可以译为 A Supplement to……如 《本草拾遗》 : A Supplement to the Classics of Herbal Medicine, 是对《神农本草经》 ( King Shen Nong’ s Classics of Herbal Medicine) 的补充。
“志、 记、 录” 都有记录、 记载的含义, 可以都翻 译为 Records of……如《史记》 :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也 可 以 根 据 内 容 翻 译 为 A Collection of……如 《通志》 :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Notes and Records ; 《夷坚志》 : A Collection of Hearsay and Anecdotes ; 《谭宾录》 : A Collection of Anecdotes from Tang Dynasty。但是 《名医录》 中记载的却是一些名 医的生平传记, 译为 Biographies of Famous Doctors 更 加恰当。还有的书名中虽没有“志、 记、 录” 字样, 实 则属于该类作品, 也涵盖在此类翻译中。如《异 林》 : Records of Extraordinary Things ; 《异类》 : Records of the Unusual and the Curious。 “史” 译为“history” 。如《金史》 : History of the Jin Dynasty ; 《医史》 : A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书” 译为 “The Book of” , 如 《晋书》 : The Book of the Jin Dynasty ; 《后汉书》 : The Book of the Later Han ; 《易经》 的译名 The Book of Change 也已经为西 方读者所接受。
“医话” 是医生的笔记, 它没有一定的体例, 多 记录个人临床治病的研究心得、 读书的体会、 治病的 验案、 传闻的经验和对医学问题的考证讨论等。如 《对山医话》 是清 ·毛对山的医学笔记, 译为 Duishan Medical Notes。也往往有医案的记载, 故可译为 “Medical Cases” , 如《冷 庐 医 话》 : Medical Cases Recorded in Lenglu。也有题目中直接用“医案” 二字 的, 如《古 今 医 者 案》 : Medical Cases Past and Present。
“论” 往往是对某一专题的系统论述, 可译为 “treatise” , 如《伤寒杂病论》 :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 《诸 病 源 候 论 》 : General Treatise on Caus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All Diseases; 《药性论》 : Treatise on Drug Properties。 “说、 谈” 指的是对某方面的论述, 可译为“on” , 如 : 《医说》 : On Medicine ; 《天下至道谈》 : On the Most Essential Way。
“本草” 多译为 Materia medica。该词是一个拉 丁文的医学术语, 从罗马帝国时期就开始使用, 将中 医药古籍中的 “本草” 译为 Materia medica, 不仅意思 贴切, 而且带有古意, 所以一直被用来翻译本草类书 名。如 《本草纲目》 :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新 修 本 草 》 : Newly Revised Canon of Materia Medica ; 《本草图经》 : Illustrated Materia Medica。 “经” 可译为 Canon 或 Classics : 《神农本草经》 : King Shen Nong’ s Classics of Herbal Medicine , 《孝 经》 :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 《难 经》 : Classics of Difficult Issues。
“方” 可以指“药方” 或“方剂” , 故可根据具体 内容分别译为“prescriptions” 或“formulas” 。如《妇 人良方》 : Compendium of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or Women ; 《备急千金要方》 : Golden Prescriptions for Emergency Use ; 《箧 中 方》 : A Private Collection of Prescriptions ; 《医方集解》 : Collection of Prescriptions with Notes ; 《广济方》 : Guangji Prescriptions ; 《太平惠 民和剂局医方》 : Prescriptions from the Great Peace Imperial Grace Pharmacy ; 《朱氏集验方》 : Effective Formulas by Doctor Zhu ; 《灵 苑 方 》 : Magical Formulas。
直译的前提是对古籍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如 《齐民要术》 和《齐物论》 两本书都带有“齐” 字。前 者在序中有解释 , 《史记》 曰 : “齐民无盖藏。 ” 如淳注 曰 : “齐, 无贵贱, 故谓之齐民者, 若今言平民也。 ” 意 即 “平民百姓 ” 。“要术” 指谋生方法, 故该书名译为 Essential Techniques for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齐 物论》 是《庄子》 的代表篇目之一, 包含“齐物” 与 “齐论” 2 个意思。庄子认为, 世界万物以及人们的 看法观点看起来千差万别, 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 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 故译为 On the Equality of Things and Ideas。
作者名号: 许多书名中包含有作者或编者的名 字, 如《文昌杂录》Miscellaneous Notes Compiled by Wenchang ; 《牧斋遗事》Past Incidents Recorded by Qian Muzhai ; 《柳河东集》 Collection of Liu Hedong’ s Works ; 《广阳杂记》Miscellaneous Essays and Notes by Liu Xianting( 广阳子是刘献廷别号) 。 作者居所: 此类书可以作者名代替地名, 如《梦 溪笔谈》 :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Shen Kuo( 沈括晚 年卜居“梦溪园” ) ; 《逊志斋集》 : A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Notes by Fang Xiaoru( 逊志斋为作者方孝 孺书斋名 ) ; 《九灵山房集》 : A Collection of Works by Dai Liang( 作者世居金华九灵山下, 故自号九灵山 人 ) ; 《洄 溪 医 案》 : Medical Cases Recorded by Xu Dachun。当然也可以直译书斋名, 如《友渔斋医 话》 : A 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Youyu Study。
朝代或年号: 如 《嘉v本草》 和 《开宝本草》 分别 译为: Material Medica Compiled during the Jiayou Reign; Materia Medica Compiled during the Kaibao Reign ; 《蜀本草》 是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 保升等所著, 译为 Materia Medica Compiled in the Shu Dynasty ; 《太平广记》 和 《太平御览》 均因成书于宋太 平兴 国 年 间 而 得 名,故 译 为 Extensive Records Compiled in the Taiping Years; Taiping Imperial Encyclopaedia。
4 意译
有的书名携带着浓厚的中国文化信息和表达方 式, 如果保留原文形式, 则翻译出的书名要么难以产 生相同的效果, 要么令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 这时宜 采用意译。如 《医灯续焰》 是明 · 王绍隆所传, 清 · 潘 楫增注的一部脉学著作, 若将之直译为 Afterflame of Medical Lamp, 不但没有揭示作品主题, 此比喻在目 的语中也难以产生相似的效果, 所以宜将其内容和 主题翻译出来: Annotation of Sphygmology。 意译同样需要对作品的内容、 主题、 书名的来历 进行全面“问诊” 方可下笔翻译。如《理瀹骈文》 一 书, 是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著, 原名叫《外治医说》 , 刊 于 1870 年, 是我国最早的外治专著。作者因取“医 者理也, 药者瀹也” 之意, 又因正文是用“骈体文” 写 成, 故刊成后改名为《理瀹骈文》 。据此可译为 Essays on the External Therapeutics of Chinese Medical Theories ; 《洗冤录》 又称《洗冤集录》 , 是宋朝法医宋 慈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之所以 取名 “洗冤” , 系通过法医查验死者尸体, 断明死亡 原因, 从而帮助破案, 给死者或被误判者伸冤。因此 可意译为 Instruction to Coroners 。《外台秘要方》 中 的 “外台” 是官名, 该书作者王焘一生为官, 曾在门 下省国家图书馆“弘文馆” 供职 20 余载, 接触到晋 唐以前大量医学书籍, 于公元 752 年将其积累的医 学文献资料、 诸家医方整理编撰成此书, 故可译为 Arcane Essentials from the Imperial Library 。《儒门事 亲》 是中国古代汉医著作之一, 秉承编撰者张从正 “唯儒者能明其理, 而事亲者当知医” 之思想而得 名。翻译时可弱化“儒” 的概念, 译为 Instructions on Fulfilling Filial Piety。 王东风将作用于翻译过程的跨文化因素分为四 大类, 即词语的文化身份、 审美干涉、 政治干扰与伦 理干预 [6 ] 。对于有些书名, 需要对其词语的文化身 份以及目的语读者的审美需求进行分析, 然后再辨 证施译。如 《黄帝内经》 中的 “黄帝” 并非指 “黄色的 帝王” , 但是西方人习惯于将“黄河” ( Yellow River) 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 而“Emperor” 也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一个符号, 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能给西方的英 语读者产生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的空间, 会迅速和中 国古代文化联系起来, 故李照国将之翻译为 The Yellow Emperor’ s Canon of Medicine 当属明智之举; 反之 , 《针灸甲乙经》 中的 “甲乙” 二字承载的文化信 息却难以令目的语读者产生共鸣, 故可将之译为 Can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千金方》 译 为 Golden Prescriptions 比较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 惯。因为英语中有“golden rule” 这样的说法, 表示 “金 科 玉 律,重 要 法 则” ,而 Prescriptions Worth Thousand Gold 却难以传递这一解读, 反而令人感觉 别扭。 近几年, 西方对绿色医学的关注使得人们的目 光开始转向东方养生医学, 因此在翻译中可以突出 此类主题, 如 《卫生宝鉴》 : The Book of Guarding Life; 《寿世青编》 : Longevity and Life Series ; 《泰定养生主 论》 : Main Points of Cultivating Life ; 《养生论》 : Health Theory ; 《养性延命录》 : Records of Prolonging Life。 这些书名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如“宝鉴、 养性、 泰定” 则可弱化。
书名翻译中还常常会遇到对数字的处理, 有时 可以把数字直译出来, 如《养生三要》 : Three Main Points for Life Cultivation ; 《诊 宗 三 昧 》 : Three- perceptions in Diagnosis ; 《云笈七签》 : Seven Volumes of Daoism Classics。但有时候则可采用意译化解数字, 如 《三元延寿参赞书》 的作者认为, 人的寿命天元六 十, 地元六十, 人元六十, 共一百八十岁, 所以可将题 目译为 Guides on Achieving Longevity。
5 直译加意译
许多医药古籍仅从书名很难确知其含义, 甚至 容易望文生义误入歧途。因此, 这类书名的翻译一 定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译出主题, 尽可能地在译 名中提供足够的信息给目的语读者。 如《褚氏遗书》 常被翻译为 Chu’ s Letter Left before Death, 实则不妥 。《褚氏遗书》 是南齐 · 褚澄所 编的一本医论著作, 系唐朝人省渊从褚氏椁中发现 石刻整理而成, 于宋嘉泰年间刊行流传。显然“遗 书” 二字在此处并非“医嘱” , 也非临死前留下的一 封信, 因此译为 Medical Legacies of Doctor Chu 更加 贴切 ; 《济阴纲目》 中的“阴” 指女性, 因此书名应译 为 Compendium of Therapies for Women's Diseases。 还有的书名本身缺乏语义透明度, 需要作出进 一步说明, 即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补充和解释。 如《金 匮 要 略》 :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in Medical Book, 在直译原文基础上加了“in Medical Book” 。同样 , 《日华子》可以根据 其 内 容 译 为 Materia Medica Compiled by Rihua Zi, 以突出强调其 内容和主题, 有别于其余诸子之说 。《古今注》 系晋 · 崔豹所撰, 是一部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 诠释的著作。其具体内容包含 8 个分类, 即舆服、 都 邑、 音乐、 鸟兽、 鱼虫、 草木、 杂注、 问答释义, 故不宜 单纯译为 Notes on Past and Present, 而应翻译为 Notes on Different Issues Past and Pre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