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养生中医理论甘草 冲和正味 补益阳明胃经

甘草 冲和正味 补益阳明胃经

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本经》)

甘草药性平缓,具冲和正味,补益阳明胃经、太阴脾经正气,适用中气虚羸之一般劳损内伤。补中益气汤、薯蓣丸、八珍汤、保元汤、炙甘草汤温养补益,必用甘草,然其功用决非止在补土。

甘草能通降上下,和缓内外,中和药性,具调补之力,如仲景甘草泻心汤治太阳中风,下后心下痞硬,干呕心烦,水谷不能消化,腹中雷鸣下利者,乃误下后中气虚寒,土气郁滞,肝木不疏。若无甘草温补中土之虚寒,则芩连难清,湿热痰结,半夏难降胃气之上逆,干姜难固肠鸣而止泻,所见胃痞,干呕,水泻诸证皆不得愈或反加重。又如调胃承气汤有硝黄泻热软坚,治伤寒温病阳明燥实,因有甘草和中,攻下而不伤正气。大约今人多有中焦脾虚伤损,体质稍弱于古人,余临床虽见阳明腑实,潮热谵语,手足缛缓钩觯蛉冉崤粤鳎蛉蓉史⒖袷衾锶仁抵ふ哂么蟪衅谰氯冉幔嗝考尤敫什莸魑钢ǎ瓤杉毕略锝幔4嬉跻海膊恢滤鹕酥衅晕藓小⒔嵝亍⑵ζ⑿橥训缺涠耍绕淅夏晷槿跽呷缡恰

考仲景有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白虎、理中、四逆、建中、柴胡等方皆重用甘草。后世诸家补益方固然用之,泻火解毒之方亦重用甘草。余思甘草不唯有调补之力,并有祛邪之用,抑或尚有增效之利也,故《本经》云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也。

贵州吴让德氏以白菊花、生甘草各120克名曰菊花甘草汤,水煎后酌加白酒恣意饮用,治多种疔疮痈肿疖之属热毒重者;刘子氏以生甘草、银花、皂刺、大黄各30克,瓜蒌壳1个,白芷9克,名曰内消散,酒水各半煎服,治疔毒如粟,坚硬根深如铁钉,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寒战;陈真一氏以生甘草、银花、野菊、蒲公英各30克,名曰银花解毒汤,水煎加白酒1匙和服,治火毒结聚之痈疮疖肿;陈氏又以马蹄香150克,苦参200克(酒炒),另以生甘草300克熬膏合之制丸如梧子大,治热痢、肠炎均有良效。甘草于诸多炎症病变,不唯解毒,并能缓中补虚,护正气而止痛,通经脉气血而散营卫之结滞也。

反复发作之口腔溃疡,余以地黄丸加少许干姜、附子,重用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若灼热疼痛甚或体温增高,用五味消毒饮加生甘草30克或甘草皮10克俱有良效,甘草不仅解火热邪毒之疮肿,亦能收少阴上浮之虚火也。

姜附固可益肾阳而消阴寒,而诸方中所用炙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贯通枯涩脉道,宣通阻滞经络,阳气始易外达四布,厥回而危症得安也!

甘草甘味醇厚,于中满腹胀,气滞下利者忌用。因知脾胃气滞湿壅多因中气虚馁不能运行所致,多种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肠炎,多可重用甘草取效,并无脾胃壅滞之副作用。

一般而论,除邪气、收虚火、治金疮、清热解毒,甘草皆宜生用,缓中补虚则宜炙用,欲通经脉、利血气者,也宜炙用。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