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偏方呼吸内科急性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 治方

急性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 治方

急性支气管炎

王某,女,73岁。2008年2月13日就诊。

主诉:咳嗽一月余。患者1月前受凉后出现恶寒、低热、咳嗽,经口服消炎西药后恶寒发热均消,但咳嗽未见好转。刻下症见:咳嗽频作,咳声稍嘶哑,痰量极少;神情低落,不欲多言语,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口干,饮水不多;夜间睡眠微有汗出,大便稀溏,气味不重,每日1次,小便正常;舌痛较甚,舌质红,舌中有裂纹,舌前少苔,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证属邪在少阳的寒咳兼见肺阴不足。拟六味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6克,北沙参12克,麦冬10克。1剂药后,患者夜间全身汗出,咳嗽十去其八,3剂后咳嗽、夜汗止,食欲恢复,大便正常,唯遗舌痛未愈。

按:运用本方治疗咳嗽早有记载,《苏沈良方》卷三“解伤寒小柴胡汤”条记载“元v二年,时行无少长皆咳,服此(笔者注:六味小柴胡汤)皆愈”。该患者神情低落,不欲多言语,不思饮食,口淡无味类似条文中描述的“默默不欲饮食”,根据“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原则,辨为邪在少阳证;兼见咳嗽经久不愈,大便稀溏,气味不重,是有寒邪在中上二焦,这是典型的六味小柴胡汤证;咳嗽声音稍嘶哑,口干,夜间汗出,舌前少苔是咳嗽日久耗伤肺阴之象,为沙参、麦冬证。患者虽然病情简单,但却是寒热虚实错杂。药后患者夜间全身出汗说明少阳枢机条畅,三焦气化正常,这与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用小柴胡汤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缛缓钩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呼吸道感染

曹某,女,13岁。2009年1月20日就诊。

主诉:发热伴咳嗽两天。患者两天前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持续在38.5℃以上。刻下症见:时冷时热,以发热为主,烦躁不安,头痛,头汗多,咳嗽,口干,咽喉疼痛,大便稀溏,气味不重。查:体温38.5℃,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认为证属邪在少阳兼风热袭肺。拟六味小柴胡汤合桑菊饮加减,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6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9克,连翘9克,芦根10克,薄荷(后下)6克。患者下午6时喝第一碗汤药后自觉浑身振奋,晚上8时体温降至37.8℃,全身有放松感觉,至次日早晨除稍有咳嗽外,其余症状全部消失,体温36.8℃,舌转淡红苔薄黄,脉数转平,嘱再进汤药一剂善后,后体温再未回升。

按:患者时冷时热即是条文中的“往来寒热”,属少阳证,又因平素大便稀溏,气味不重,属中焦有寒湿,是干姜五味子证,故方以六味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温中散寒止泻。但病邪不仅位于少阳,患者烦躁、头痛、头汗多、咳嗽、口干、咽痛等症状提示复有风热在表之象,是典型的桑菊饮证,故再合辛凉轻剂桑菊饮疏散风热,宣肺止咳。考虑方中杏仁可以润肠通便,不宜于素有便溏患者,故去之。因患者是风热袭肺的热咳,故方中干姜五味子仅为便溏而设,非为咳嗽而施。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