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偏方呼吸内科中医对症治低热疗效佳(下)

中医对症治低热疗效佳(下)

3.阴虚低热:此类病人的低热,为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阴阳失衡,而使虚热内生。多见于瘦人。症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清骨散或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病案:患者,男,60岁,脑血管病,两手心发热,午后两颧红赤,口干,心烦,睡眠差,唇红,舌红无苔,脉细弱。可采用沙参麦门汤加减:生地、麦冬、石斛、首乌、玉竹、沙参各15克,当归、丹皮、青蒿各10克。用牛地等药滋补阴液,丹皮、青蒿等清虚热。  

4.气虚低热:此种低热多与脾气虚弱有关,发热常在劳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低或高。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临床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病案:患者,男,13岁,平素体质较弱,饮食甚少,近2日发热,流涕咳嗽,面色弱濡。可用经验方:藿香6克,扁豆花、白薇各10克,苏叶、荷叶、苍术、陈皮各5克,杏仁3克,葛根2丸。在治疗脾胃虚弱病人外感时要常汁意到脾胃气虚的特点,加用补脾益气之品,祛邪外小,疗效很好。

5.痰食积滞之低热:这类低热多见于小儿、老人、久病体虚之人。因为其生理特点,胃肠功能比较低弱,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损害,所以易积食、生痰,再加之外感等因素致使低热不退。在治疗这种病时,注意到在方药中加上消导积滞、化痰药物,如越鞠丸、保和丸等方药,收到很好效果。
    病案:患者,男,4岁,低热7天,不思饮食,呃气,2天未解大便,腹胀,流鼻涕,咳嗽,舌苔白厚,采用香苏散加减效果较好。方药是:苏叶、豆豉各10克,大黄、薄荷各3克,枇杷叶、枳壳、焦山怪、焦麦芽、焦神曲各5克。

总之,临床要抓住疾病分型的性质特点与变化规律,用药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