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偏方呼吸内科治慢性咳嗽经络医学

治慢性咳嗽经络医学

    侯某,男,58岁,2012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慢性咳嗽急性发作1周余。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多年,1周前因感冒引发,咳吐黄痰,痰黏难咳。眠差,烦躁,余可。有长期吸烟史。     经络诊察:手太阴经、厥阴经,手足少阴经、太阳经,足阳明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阴经、厥阴经。     选经:手太阴经、督脉、手厥阴经、足少阴经(阴跷脉)。     选穴:点大椎。针刺列缺、尺泽、照海、大陵。     中药处方:麻黄6克,半夏10克,细辛2克,桂枝6克,干姜3克,五味子6克,黄芩6克,甘草6克,远志10克,竹茹6克,陈皮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未服药,咳嗽黄痰而黏。查手厥阴经异常。     选穴:针刺列缺、照海、曲泽、大陵、行间。     三诊、四诊:咳已不明显。方同前。     五诊:近日咳嗽咽痒,少量白痰。苔白脉滑。     选穴:针刺陶道、身柱、阴陵泉、照海、孔最、左通天。     中药处方:麻黄6克,半夏10克,细辛2克,桂枝6克,干姜3克,五味子6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川贝母6克,陈皮10克,枇杷叶6克,黄芩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经过5次针灸和2次中药治疗,咳嗽已不明显。3周后又复发作,再用针灸和中药治疗,咳嗽消失。     医案解读: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年年发作,国庆节后因感冒而发。由于近日感冒,故急则治其标,先解表止咳。根据经络诊察的结果,取手太阴经、厥阴经、阴跷脉、督脉。     手太阴经主呼吸、宣发肃降。患者受寒,“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是令咳也。”(《伤寒明理论》)取手太阴经的络穴列缺宣肺利水通络;患者有黄痰,取合穴尺泽清肺热、化痰,加大椎升阳固表。     照海配大陵治疗失眠、烦躁,但也可治其咳嗽。照海通阴跷脉,可治各种咽喉病,包括咳嗽、咽喉肿痛。大陵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可清郁热治疗失眠包括胸满等症状。患者咳嗽吐黄痰与其心包经郁热有关系。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于胸膈处,胸膈有郁热,上逆犯肺,导致咳嗽及咳黄痰。此外,配合大陵、照海不仅安神,也可清热利咽,止咳。     二诊咳嗽未减,咯黄黏痰。重新察经络,发现厥阴经异常,说明外邪从表入里。手太阴肺经主开,在三阴经属表,厥阴经主阖、属里,外邪从表入里,导致厥阴经有郁热。去尺泽、大椎,加曲泽、行间。列缺、照海宣肺止咳。大陵、行间清厥阴经之郁热。曲泽为手厥阴经的合穴,可调理手厥阴经的气机,能清厥阴之热。同时配合小青龙汤加减,二诊以后咳嗽已不明显。     3周以后咳嗽又复发,有少量白痰,苔白脉滑。察督脉时发现陶道、身柱异常,即取此两穴。身柱能治慢性咳嗽,陶道有固表升阳的作用。配左通天、阴陵泉、孔最。左通天是通过经络诊察发现的止咳效穴。孔最为手太阴经郄穴,能清热、润肺可治支气管炎。阴陵泉为足太阴经的合穴,可化痰;照海亦可止咳。开小青龙汤加清热化痰之药7剂,咳嗽症状消失。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