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偏方感冒防感冒燥咳

防感冒燥咳

白露已过,秋意渐显。中医认为,秋季天高气爽,多旱少雨,此时主气为燥,燥邪当令。立秋至秋分,夏日暑热尾气未消,湿邪燥邪合并伤人,称为温燥;秋分后,天气转凉,寒邪与燥邪结合伤人,则称为凉燥。

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易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如便秘、感冒燥咳、情志抑郁等,这些病症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病复发。有资料表明,5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秋末发病。因此,根据秋季的发病特点,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宜重视防秋燥,“燥者润之”,努力避免秋燥伤人。

防便秘: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讲,大便秘结会使腹部胀气,膈肌抬高,心脏血液回流受阻,使患者出现不适。用力排便时,体循环压力增加,有突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秋季天气干燥更宜多饮水,有利于排便。食物不能过于精细,应增加纤维素含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取粗糙而多渣的粗粮,如薯类、玉米、标准粉等。富含油脂类的食物、蜂蜜、核桃肉、黑芝麻、松子仁等都有利于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身体较壮实,但时有身热、口干口臭、舌苔黄燥者,可选中成药麻子仁丸、青宁丸等。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排便,不要抑制便意。

防感冒燥咳:

秋季寒暖反复无常,使人防不胜防。且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纤毛活动减少,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使得“燥邪”易于犯肺,因此秋季是感冒咳嗽的多发季节。如果心脑血管病患者在这方面疏忽大意的话,就很容易引发原有疾病。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不宜“春捂秋冻”,应及时根据气温下降增添保暖衣物。《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坚持适度锻炼,以微微汗出为度,可增强体质,御燥抗病。用两手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约0.5寸,鼻唇沟凹陷处),有助于保持鼻腔湿润,预防感冒。注意控制饮食,吃得清淡些。 (钱琦)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