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偏方神经疾病治气虚头痛 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治气虚头痛 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头为诸阳之会,气虚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痛绵绵,清窍不利。气为血之帅,气升则血升,且气血互生,故气虚者往往血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故气虚头痛,与脾气的升发输布、肺气的宣降治节,密切相关。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头痛绵绵不愈,时发时止,倦怠乏力、畏寒少气;或遇劳则剧,食欲不振;或说话吃力,声音嘶哑;或反复感冒,鼻塞流涕;或视力减退,目畏强光;舌质淡,脉虚大而空、或细弱。

治法:益气升清,祛风降浊。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黄芪15克,党参、白术各12克,当归、防风、蔓荆子、陈皮各10克,柴胡、升麻、炙甘草各6克。

方解:方中主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引清气,当归养血活血,陈皮理气燥湿,蔓荆子、防风祛风止痛。该方标本兼顾,治疗气虚头痛颇效。

临床加减:头痛剧者,选加川芎、羌活、白芷、白僵蚕等;虚寒证著者,选加附子、桂枝;兼感风寒,或鼻塞涕清稀者,选加羌活、荆芥穗、辛夷、苍耳子等;兼感风热,或鼻塞涕黄稠者,选加薄荷、菊花、黄芩、蒲公英等;咽喉不利而声音嘶哑者,选加桔梗、蝉蜕、连翘、胖大海等;畏光者,加枸杞、菊花等;耳鸣、耳聋者,选加熟地、肉苁蓉、川芎、石菖蒲等;血虚明显者,选加地黄、白芍、制首乌、鸡血藤等。

验案举隅

黄某,男,21岁,长沙市人,2008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额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3年。

患者曾头额疼痛绵绵3年之久,尤以眉额部为甚,屡治不愈;平时特别容易感冒,且每因感冒后则上述病情加重;多伴有鼻塞流涕等症,剧时鼻涕有腥味,有时还带血,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额窦炎”。刻诊:头额胀痛,鼻塞,流黄鼻涕,食欲不振,体虚乏力,动则多汗,汗出恶风,以手指压患者眼眶上角时头痛加剧,并牵连枕骨周围疼,瘦高体型,面白少华,舌质淡胖,舌边齿龈明显,苔薄黄,脉细。

辨证:脾肺气虚,清阳不升,风热上扰。

治法:益气升清,祛风清热。

方药:黄芪、蒲公英各30克,白术、党参、辛夷、黄芩各15克,当归12克,升麻、陈皮、防风、白芷各10克,柴胡、炙甘草各6克;水煎每日服1剂,分3次饭后半小时服。

患者服后颇效,效不更方,续以此方先后服用21剂,头痛鼻塞诸症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即以此方稍事加减,用5剂量为一料,洗净烘干后,共为粗末,密封储用,每天取15克,加水煮沸后滤汁,分2次饮服,若逢感冒则加生姜3片、大枣1枚(切碎);先后配服煮散剂3料,随访1年,患者不仅头痛、鼻塞、流涕诸症得以痊愈,且自觉体质增强,感冒亦很少发生。

按:通过辨证分析,此例患者显系体弱卫虚,易受外邪侵袭,引发额窦宿疾。辨属肺脾气虚而致清阳不升,卫阳不固,风热浊邪,闭塞上窍。予以补气扶正升阳、祛风清热通窍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为主,益气升阳、固卫祛邪;辅以蒲公英、黄芩、白芷、辛夷,清热散浊、疏风通窍。方药皆针对患者的病因病机,有的放矢、标本兼顾,故疗效显著。此外,对于久病体虚易感患者,近期治愈后,多易复发,我早年即受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经验的启发,以扶正固本为主,用小剂煮散久服的方法治疗,假以时日,从量的渐积,达到质的改变,效法之,往往久病顽疾得以痊愈。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