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偏方口腔科周围性面瘫 可试试苇管灸

周围性面瘫 可试试苇管灸

周围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以患者自觉一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额纹变浅或消失,面肌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脉络空虚,外感淫邪,使面部经气不畅,气血不和,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颇多,如针灸、理疗、按摩、中西药物等,均有一定的效果。用苇管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能有些医生比较陌生,但苇管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以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疗效,流传于世。 苇管灸是利用芦苇的根茎部分制作灸器,插入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此灸法早在唐初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卷二十六》载有:“卒中风口罚晕渤の宕纾砸煌反潭字小K呐弦悦婷苋鹆钚蛊R煌纺诖蠖挂豢牛罩钊迹钠咦场2睢;加揖淖螅甲缶挠摇”。此后明代医家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卷八》 云:“以五寸长笔管,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肪淖蟆⒆肪挠”,这些都是治疗中风瘫痪口歪的记载。 苇管灸具一般多为医生自制。取一段长约六七厘米、管口直径约0.5~0.7厘米的芦苇根茎部,将其一端切成斜面状,另一端管口用细砂纸磨平滑(以便插入耳内施灸时不伤及患者)。另取长约5厘米、宽约3.5~4厘米的薄金属片,将其一端平行插入苇管斜面端的下方,深约1.5厘米,管口暴露,使金属片与苇管连接。金属片的另一端剪成半圆形,并将金属片两边向上弯曲形似鸭嘴状,以便施灸时放置艾绒。 施灸时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先将苇管平滑端插入患侧耳内,取如花生米大小艾炷放于鸭嘴形金属片上,由艾炷顶端点燃,令其自燃成艾灰为一壮,一壮灸完将艾灰去除后再取艾炷如前法施灸。每日一次,灸10壮后取出苇管灸具,用医用棉花塞入耳道口。施灸时以患者自觉耳内有温热感且向面部、耳后乳突部传导为佳,如果没有温热感,可调整苇管灸具的角度。施灸结束后,患者需在诊室休息至耳、面、乳突部热感消失后方可离开。急性期每日一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 苇管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其机理可能与借助苇管灸具直接于耳道艾灸时的温热感及艾绒中所含复杂有效成分,通过外耳道、鼓膜、鼓室、薄骨板到达面神经骨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来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流量,iqucha.com消除面神经管内的炎症、水肿,改善内淋巴循环、代谢,调整神经机能紊乱,最终达到激发经气、振奋阳气、疏通经络、驱除邪气,从而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周围性面瘫得以康复。 苇管灸对于虚寒证和惧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极为适宜,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易学易用。(蔡晓刚)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