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产品中心
搜索

所在位置:

首页 偏方鼻炎二便下血与鼻衄治验

二便下血与鼻衄治验

袁某某,男,11岁,小学生。1985年7月4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反复胃痛、反酸、烧心史,6月28日突然上脘正中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按之更甚,腹胀,矢气极少,口渴,不食不便。西医诊断为“胃溃疡”。经服中药治疗5日,其病不减。今诊并述昨日下午出现往来寒热,心烦欲吐,大便色黑(匿血试验阳性),苔黄燥,舌质红,脉弦数等。遂辨为阳明邪热挟瘀与少阳同病。当清少阳,泻阳明瘀热。药用柴胡18克,枳实15克,黄芩、半夏各12克,白芍、大黄、芒硝各9克,生姜少许,大枣4枚。1剂。

二诊:药后下稀便2次,腹胀痛消失,但见鼻衄色鲜红,日2—3次,每次衄血约10毫升左右,尿血,微微尿痛。大便匿血试验为阳性。尿常规:红血球、蛋白少许。此乃肠中瘀热得泻、肝热尚存,移于小肠,上炎刑肺伤络之候。应清胆导赤,凉血止血。药用柴胡、白及、白茅根各15克,黄芩、栀子、丹皮、赤芍各12克,生地、连翘各18克,木通、竹叶、黄连各9克,甘草3克,2剂而寒热得解,鼻衄及尿血顿除,已能进食。为巩固疗效,遂又进上方1剂,续用柴芍五味异功散加减调理,数剂之后,化验二便,均未见异常。

按:本病初诊用大柴胡汤加芒硝清解少阳,攻下阳明之瘀热。药后瘀热去,又见鼻衄、尿血者,胆热不解,移于小肠,又刑肺伤络也。故二诊用柴胡、黄芩、栀子清胆;用黄连、竹叶、生地、木通、甘草清小肠;丹皮、赤芍、白及、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而获非常满意之效。

QQ咨询
Skype
拨打电话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

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

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

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

手机

关注微信

文章来自网络,只为了测试系统数据量,无任何商业用途,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闽ICP备15015615号-11  技术支持:企业科技 

投诉邮箱:
547532433@qq.com
首页
菜单
产品
位置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