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中药斑鸠是鸠鸽科动物火斑鸠等的肉。中医认为斑鸠有补肾,强筋骨的功效与作用。斑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孕妇也可以吃斑鸠
目录斑鸠基本信息斑鸠
别名
斑鵻、锦鸠,斑鹪,鹁鸠,祝鸠。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鸠鸽科动物火斑鸠、山斑鸠和珠项斑鸠的肉。
原形态
1.火斑鸠,体长22-26cm,体形较小。头顶和后颈蓝灰色,头侧稍浅,颈基有1道黑色领环;背、肩羽和两翼覆羽葡萄红色。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端,最外侧尾羽的外翈转为纯白色,飞羽暗褐;颏和尾下覆羽白色,下体基余部分羽色与背相同但较浅。雌鸟上体均为土褐色,前头沾灰,后颈黑领环不显。腰部渲染蓝灰,下体土褐色。颏和喉近白,下腹和尾下覆羽转为蓝灰色。
2.山斑鸠,体长约34cm,翼长19-20cm,体形较大。额和头顶蓝灰色,头和颈灰褐而稍带葡萄酒色;颈基左右两侧各具黑羽成块斑状,各羽缘先端蓝灰色。肩羽羽缘斑为显着的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蓝灰色。下体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灰白色端部较短;尾下覆羽鸠灰色。嘴暗铅色,脚和趾紫红,爪红黑色。
3.珠颈斑鸠,体长达32cm,翼长15-16cm。额和头顶前部淡灰色,头顶余部和后头为鸽灰色而带葡萄粉红色;后颈基处和两侧有宽的黑色颈圈,黑羽先端为白色或黄白色成斑点状(名珠状斑)。肩羽羽斑呈棕黄色;上体余部为褐色,上颈、头侧、喉、胸和腹均为葡萄酒色,外侧尾羽先端具宽阔的白斑,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嘴深角褐色;跗跖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于邻近田间的山林、竹林。常成群活动于田野、村庄附近。营巢于树枝上及竹林内,每窝产卵2-3只。以作物或杂草种子、植物果实为食。
2.栖于平原和山地林中冬季常成小群活动在田间。营巢于树枝上,多在较隐蔽的矮林间,巢甚简陋,每产卵2只。主食作物及杂草种子。
3.栖于农田附近的树林、竹林及田间,亦常在居民点附近活动。飞行十分迅速。鸣声响亮。以谷物及杂草种子为主食。巢营于要树上、竹子上或灌丛间。每窝产卵2只,雌雄鸟参加孵卵。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青海、西藏等地。
2.分布于全国各地。
3.分布于北至河北,南至广东,西至陕西、四川、云南广大地区。
采收炮制
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焙干。
斑鸠营养价值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肺,肾经。
功能主治
益气,明目,补肾,强筋骨。治虚损,呃逆,身疲乏力,两目昏暗。
营养成分
珠颈斑鸠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的功效与作用,脂肪,甾类,糖类。
典籍记载
①崔禹锡《食经》:"主续绝伤,补中坚筋骨,益气力,好令趋走。"
②《嘉佑本草》:"主明目,多食其肉,益气,助阴阳。"
③《本草衍义》:"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
④《纲目》:"食之,令人不噎。"
斑鸠食用方法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或入丸剂。孕妇也能吃斑鸠。
各家论述
《纲目》:《范汪方》治目有斑鹤丸,《总录》治目有鸠鸿丸,倪惟德氏谓鸠鸿补肾,故能明目。窃鸠鸿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斑鹪,斑鸠也,有有斑看,有无斑者,有灰色者,有小者,有大者。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虽有此数色,其用则一也。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