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中药吹云草是远志的功效与作用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中医认为吹云草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吹云草基本信息别名
吹魂草、公儿草、、川风、过路蛇、小腻药、细黄药、莎萝莽、过山蛇、斩蛇剑。
来源产地
中药吹云草为远志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切段。生于海拔600-1450m的湿润草地上。分布于中南、西南和江西、福建等地。
原形态
齿果草,一年生草本。根纤细,芳香。茎高5-20cm,直立,多分枝,细弱,无毛,具狭翅。单叶互生;叶柄长1.5-2mm;叶膜质,心形至卵状三角形,长5-16mm,宽3-12mm,先端钝或具突尖,基部多少心形,全缘或微波状,无毛;基出3脉。花两性,穗状花序顶生,多数,长1-6cm,上部稠密,下部较流。花极小,长约2-3mm,无花梗;小苞片极小,早落;萼片5,极小,线状钻形,基部连合,宿存;花瓣3,淡红色,侧生花瓣较龙骨瓣短,长约2.5mm,基部与花丝鞘贴生,龙骨瓣舟状,长达3mm,顶端无鸡冠状附属物;雄蕊4,长约2mm,花丝几乎全部合生成鞘,被珠丝状毛,花药合生成块状;子房侧扁,肾形,直径约1mm,边缘具长三角状齿,2室,花柱长约2.5mm,光滑,柱头微裂。蒴果极小,绿色,肾形,长约1mm,宽约2mm,两侧边缘具2裂弯曲、三角状尖齿。种子2颗,圆卵形,边缘具三角形裂齿,亮黑色,无种阜。花期8月,果期9月。
采收炮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特征
本品长约10-20cm,茎有窄翅,多分枝。单叶互生,具短柄;叶多皱缩,完整叶呈卵状三角形,长0.7-2cm,宽0.5-1.2cm,先端钝或凸尖,基部略呈心形,全缘或稍呈波状,下面带紫色,主脉3-5掌状基出。质脆。气微,味麻辣。
吹云草功效与作用性味归经
味微辛;性平。有小毒。入心,肝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去翳。主痈肿疮疡,无名肿毒,喉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牙痛,眼生白膜。
传统附方
①治眼生白膜:吹云草煮沸熏洗。
②治牙痛:吹云草煎浓汁含漱。
③治疮毒,蛇咬:吹云草捣烂外敷。(选方出《南宁市药物志》)
用法用量
外用: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煎汤含漱或熏洗。
各家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有麻醉镇痛作用。
2.《广西植物名录》:解毒,消肿,止痛。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