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处方来源]《部颁标准》中药第8册[处方组成]柴胡240g、姜半夏90g、黄芩90g、党参90g、甘草90g、生姜90g、大枣90g。[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适应症]感冒。[用法用量
宋代伤寒大家朱肱在南阳行医时,太守盛次仲患病召他诊治,寻按脉证以后,他说这是“小柴胡汤证”,进服三剂可愈。因小柴胡汤在宋代已经是士人悉知的名方,他没有写具处方。但当天深夜,病家来人说,服药后病未见轻,倒增加了腹满的症状。他再次前往视诊,察验前次所服用的药,取来一看乃是“
【处方】茯苓100g枳壳(炒)50g豆蔻40g白芍(酒炒)50g甘草50g等。【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功能与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每丸重10g【注意事项】⑴
银柴胡和柴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中药材,无论从来源、性状、化学成分、性味归经以及功能与主治方面都大相径庭。药师分析:银柴胡属石竹科植物,药用部位是除去须根的干燥根。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一般的用量在3—10克。柴胡属伞形科植物,药用部位是除去茎叶的干燥根。具有疏散退热、
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此节载太阳篇)【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
柴胡的化学成分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a、b、c、d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还含黄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大叶柴胡的根和茎中含有柴胡皂甙a、c、d、I,含量高达3
小柴胡汤原方来源于汉代《伤寒杂病论》一书。现代为方便患者服用,它被广泛制成了丸剂、片剂、冲剂,甚至是滴丸剂。传统应用于治疗伤寒少阳证,症状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小柴胡汤系列制剂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下列几种病也有较好疗
【处方】柴胡(二钱半)大黄(三钱)枳实(一钱)赤芍药(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二钱)【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十余日不解,邪热结在里,身热烦燥,言语谵妄,大便不通,绕脐刺痛。【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远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少阳病大柴胡汤证柴胡汤证,有但服小柴胡不能治愈,必治以大柴胡汤始能治愈者,此病欲借少阳之枢转,外出而阻于阳明之阖,故宜于小柴胡汤中兼用开降阳明之品也。《伤寒论》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
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体温是恒定的,但是有些人难免会出现一些体热发痛的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因此我们都希望能尽快的解除这种困扰,小柴胡颗粒(白云山)就是目前专门针对体热镇痛人群的良药,对于体内燥热不安、浑身镇痛的朋友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药品名称】通用名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