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辨证论治1.发作期(1)寒饮停肺证[证候]1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大小的胶布贴于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亦名血见愁、活血丹等。味苦,性寒,入心、肝经。功能凉血止血,化瘀,通经。笔者临床上除用治血瘀、出血证外,亦治疗痰热咳嗽多例,疗效显著。王某,男,63岁,2008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近日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
肺痨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又叫做肺结核。它的症状一般有咳嗽、咯血、往往在下午至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烧,睡中出冷汗,或四肢无力,精神疲倦,胸背痛,稍微活动一下就出虚汗,大便不实等症。治疗宜分肺阴虚、肺气虚二证,一般以肺阴虚者为多见。肺阴虚咳嗽、喉咙(嗓子)发干,吐黄稠痰,或痰里
张某,男,70岁。2009年12月9日初诊。间断性咳嗽,胸闷20余年。咳喘呈持续性,每逢冬季加重,多次住院治疗,诊为,系涤痰峻剂,疗效确切,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病人服皂荚丸后,痰液变稀易咯,大便溏,日2~4次不等。病人往往因之而喘憋减,腹胀纳差等证亦随之而除,全身情况好
小青龙汤出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的效方。本方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味组成。哮喘辨证属寒实者(又名冷哮),首先可考虑用本方治疗。症见喘息气促,喉中有哮鸣声或水鸡声,咯痰色白清稀,或多泡沫,胸膈胀闷,面色晦滞,口不
在季节转换的时节,人们往往容易发生感冒.咳嗽。现将收集、整理部分治疗咳嗽的偏方提供如下1.秋梨汤秋梨1个,川贝母6克(研末),冰糖30克,将梨剖开去核,将川贝母粉纳入梨内.然后用线扎住,放入锅内.加入冰糖,煮熟,饮水吃梨即可。适用于久咳不愈、痰热伤肺。老少皆宜。2.生姜
方药:荆芥、白前、桔梗、法半夏各10克,紫苑、百部、杏仁各12克,甘草5克。加减:风寒明显者加麻黄3克,生姜10克;风热盛者加黄芩、牛蒡子、浙贝母各9克;咽痒甚者加僵蚕、蝉衣各6克;咳剧呕吐者加枇杷叶、旋覆花各9克。儿童酌减。主治:外感咳嗽,全部病例均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
方1、麻黄4克,紫苑6克,苏叶3克,白前6克,百部6克,杏仁5克,陈皮6克,生甘草3克。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1剂。此方适用恶寒微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痰稀色白,舌苔薄白之百日咳风寒型初咳期等症。方2、桑叶10克,菊花
陈某,男,58岁。患者半年以来长期咳嗽、咽痒、痰难咳出,无胸闷、气喘,曾自购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口服,效果不显。有中医给予麻黄、葶苈子等宣肺止咳平喘中药,咳嗽不减。拍胸片为肺纹理增粗,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15天,咳嗽仍不见好转。肝功能、B超、胃镜检查后,发现患有十二指
临床中用祖辈沿用的丁香等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结核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6月10岁,平均4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5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见低热、淋巴结肿、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X线片有结核显影。方药: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