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爱去查,网站提供各类数据整合与发布查询 !
中医认为夏至时人体的阳气达到鼎盛,气血上升,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和中暑,因此夏至的养生十分关键,要特别注重保养心气,预防中暑。夏至养心清暑,首先推荐夏至三叶茶,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夏至的时候可以三叶合泡(每种3~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荷叶、竹叶用5~10克,薄
慎起居夏季人体的心火旺,肺气衰,且太阳升得早,应晚睡早起;由于中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所以中午最好不要外出;为了补充夜间的睡眠不足,应适当午睡。由于夏天暑热外蒸,人体皮肤的毛孔开放,出汗较多,最易感受风寒的侵袭,因此不可在露天、凉台或树下睡觉,以防因风寒湿邪侵袭而致
中暑,是指发生在夏季烈日暴晒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按照轻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有以下主要症状:身热、头昏、头胀、乏力、心悸、胸闷、口渴、大汗、恶心、吐泻、小便短赤等;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外,尚有下列各种表现:体温高于38.5℃;或出现早期
小暑刚过,各地即将迎来最难熬的大暑。陆续出现桑拿天,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中暑症状。一般情况下,中暑的人会感到恶心、头晕、头痛,伴随着会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肤潮红等。如果出现中暑的症状,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中暑严重的话,需要到医院迅速就医。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有什
夏日的高温让人们极度不适,人们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差,在这样的天气里,如果我们多喝点汤汤水水,不仅可以预防中暑,还可增进食欲。冷饮西瓜汁:将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本品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
郑某,男,2岁4个月。持续发热12天,同时伴少汗,多饮多尿,纳呆。查枕部热两足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辨证为暑热交蒸,气阴两虚。治宜解暑清热,益气养阴。立方:太子参9克、香薷6克、薏仁9克、生扁豆9克、藿香5克、佩兰叶5克、生石膏15克、生谷芽9克、麦冬5克、甘草3
治小儿夏季热(肺胃实热)方处方:香薷、藿香、竹叶、知母各4克,胡黄连3克,粳米、生石膏各10克,黄芩、金银花各5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暑、宣肺、泻热。用于治疗小儿夏季热,中医辨证属肺胃实热型。症见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
治小儿夏季热(气虚伤津)方处方:党参1-2克,白术、淡竹叶各4克,麦冬、石斛各5克,粳米1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健脾益气,清暑养阴。用于治疗小儿夏季热,中医辨证属气虚伤津型。症见消瘦,精神一般或神乏,发热时间较长,汗少或无汗,烦渴欲饮,
酷暑盛夏,很多人会因为出汗过多而引起头痛、头晕、口渴、精神疲乏等不适。这时喝点酸梅汤有助消除暑热,缓解疲乏。具体做法:取酸梅2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加水适量煮好后加入冰糖15克即可。这种红枣酸梅汤,有很好的补阴生津作用,适用于感受暑热之邪而出现乏力、口渴等症状者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容易耗气伤津。暑热之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津液受损,引发中暑症状,轻则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出冷汗、面色苍白等,重者可发生抽搐或突然晕倒,甚至引发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一旦发生中暑,除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外,还
服务保障
专家全程陪审,专业强优保障权威保障
每张证书信息,均有认监委备案时间保障
所有认证项目,承诺当天申报费用保障
企业承诺,无隐形收费